《百鸟朝凤》:故事平淡、有不足,但拍片技能堪称教科书

鸟哥CAGE
发布于  
8

百鸟朝凤 海报.jpg

刷了一遍《百鸟朝凤》,本想写点什么,但看过肖江虹的原作后,突然思绪有些模糊。原小说的侧重点在主角游天鸣和他的父亲,并有更多人物;而电影则把龙套角色重整,把重心放到焦三爷身上、将唢呐这一传统文化具化为一位人物,尤其对后半段做了较大改动,目的就是将重心持续地放在焦三爷身上。影片的结局令人唏嘘,但小说的结尾更令人哀叹。


就感受而言,《百鸟朝凤》余音绕梁,看完后摆脱不了沉浸在故事中的思绪涟漪。但细细想来,《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剧情始终是不温不火的,没有天大的冲突,也没有骇人的转折,平淡地像一碗茶水,将一段学艺、出师、没落的经历娓娓道来。这有影片改编自小说的原因。小说与剧本,始终是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文学体裁。小说可以不紧不慢地叙述,但电影绝对不行。电影必须有强烈的冲突以及合理的节奏。


如果游天鸣没学会唢呐,那会怎么样?他会回家种地,或做别的工作。如果焦三爷没能把《百鸟朝凤》传下去,那会怎么样?或许他会愧疚一辈子。但话说回来,即使没有游天鸣,他也会找另一个徒儿传下去吧?


所以,《百鸟朝凤》的主角若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失败了,并不会造成人生中的“地震”。假如主角一旦失败就得赔上自己的性命,或者失去自己的家人、朋友,那时,身为观众的我们才会真正关心起主角的命运。从这一点来说,《百鸟朝凤》的人物设计是羸弱的。尽管整部影片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单个角色的感染力非常有限。

01.jpg

之所以主要角色的塑造显得羸弱,不仅仅由于主创人员对他们的设计如此,还由于影片缺乏一位强有力的反派。原因似乎很简单:小说里就没有。没有强大反派的败笔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并未觉得主角受到了天大的压力、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游天鸣遭受过多少挫折?又面临过多少两难选择?焦三爷又遭受过多少挫折?面临过多少两难选择?游天鸣在学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回应的?他在出师后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焦三爷在教授唢呐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回应的?他在“退役”后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


游天鸣天资一般、好长时日才学会用芦苇吸水,他灰心过、也曾想放弃。他的回应是:继续努力。出师后,他面临的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和变革的时代,人们不再“崇拜”唢呐匠,乐队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传统文化几乎遭到遗弃。他的回应是:嗯,好吧,没有回应,没有表态要坚守传统,而是甘愿随着时代沉浮。当然,游天鸣不止一次地强调跟师父发了誓、不能不吹唢呐,但他并没有这样行动。他给人的感觉是:跟师父发过誓,所以要吹唢呐,而不是发自肺腑地把唢呐融入自己的生命当中;其潜台词就是:要不是为了师父,我早就不吹了。所以游天鸣这个人物,形象弱,带入感不强,关键时刻摇摆不定、优柔寡断,无法抓住观众的心。


焦三爷倒是个自始至终都热爱唢呐、为艺术甘愿献身的老爷子。他所做过的最重要的两难选择就是从游天鸣和蓝玉当中挑选一位继承《百鸟朝凤》。当游天鸣因病无法吹奏时,他宁可拼了老命也要顶替爱徒吹奏《百鸟朝凤》。然而,对于这样一位人物,鸟哥的感触更多是敬佩、唏嘘、哀叹,而不是与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电影的主角,必须能够让观众与他/她站到同一条战线上,感同身受。但可惜,鸟哥对影片深有感触,却对焦三爷和游天鸣感触不起来,似乎一直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而不是置身其中、与他们一同经历。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位强大的反派给予主角足够的压力、让主角揭露自己的人物真相、把自己完全暴露在观众面前、在重压之下为了达到目的而做出艰难的抉择。鸟哥原本以为蓝玉会是那个人物,他也有足够的理由和资格来成为一个反派,然而却没有。至于西洋乐所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概念化的反派,就像灾难片中的天灾一样。但在《百鸟朝凤》中,这样一个概念是非常虚化的,我们必须把它具化为一个反派人物,让他与主角直接交锋。或许你会说,让唢呐乐队别再演奏的柳三是这个概念的化身,但柳三只是个置身于传统与西洋之外的第三者。西洋乐队的指挥或乐手更适合担当这样一个角色。


与小说相比,影片把游天鸣父亲的部分“职能”转嫁到了“焦三爷”身上。在小说中,游天鸣的父亲游本盛是个出场不多、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他把游天鸣带给了焦三爷,是他无意中坚定了游天鸣继续学习唢呐的原因,而最后因病去世的也是他。但影片在前半部继承小说设定之后,于后半部把游本盛的部分“职能”交给了焦三爷,比如因病去世的成了焦三爷。在小说中,游天鸣并不是因病无法吹奏《百鸟朝凤》,而是一紧张全忘了,焦三爷也没有拼了老命代替游天鸣吹奏,而是直接离场。到了小说最后,焦三爷在蓝玉的厂里谋了个差事,自己也放弃了唢呐。然而,为了塑造一位坚守传统的老艺人形象,影片把这些设定全都改掉了。焦三爷的伟岸形象是出来了,但小说令人唏嘘的深刻意义却被抹掉。如果影片按原文结局来拍,或许更能引人反思。


另外,影片在前半段做了一些伏笔,却未能在后半段做出呼应,算是遗憾。比如影片的开场暗示我们游天鸣虚报年龄才得以留在焦三爷身边学艺,但之后这一点并没有被挖出来。如果挖掘这一点,或许能制造些师徒危机、为游天鸣制造一些学艺道路上的冲突。


即便《百鸟朝凤》的故事有着先天不足,整体的人物设计和故事设计都不能令鸟哥满意(也或许是鸟哥的故事创作思路过于偏商业电影了?),但鸟哥依然对影片给予好评,主要原因就是已故导演吴天明所展现出的极其出色的拍电影技能。电影是荧幕艺术,用镜头叙事。镜头的运用、摄像机的运动、镜头里的场景、镜头里的人物运动,等等,均极其讲究。但当今华语影坛有许多导演并未熟练掌握“镜头叙事”这门手艺,他们可以处理一场激烈的动作戏,他们可以拍出一个唯美的场景,但当他们处理文戏时,观众就感觉像在看被拍摄下来的话剧。《百鸟朝凤》在镜头叙事方面展现出了大师级和教科书级水准,有些情绪和转变,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如台词),光靠镜头就能表述出来。电影就是一门“尽量用镜头叙事、能不用台词就不用台词”的艺术。比如:


(1)转场:转场也是镜头叙事的一部分,《百鸟朝凤》对转场有极好的运用,比如用叠化(Dissolve)表现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变换,用匹配剪辑(Match Cut)告知观众人物的成年(鸟哥觉得这属于匹配剪辑,如有误,请剪辑大神指正)。其实这些都是很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但能否灵活运用、将它合理地用于叙事就是另一回事了。


(2)镜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两个人物对话时,很多导演会选择过肩镜头、并在两个人物之间切换。过肩镜头没有错,错的是很多导演只会这一招,顶多再切入一段包含两位角色的远景或全景。但《百鸟朝凤》运用了不同的镜头来表现人物的对话,镜头语言非常丰富,比如快速的平移镜头(Whip Pan)。其实这些也是很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但不是每个导演和摄影都能灵活运用的。


(3)旁白:《百鸟朝凤》合理运用了旁白。鸟哥在此前曾吐槽过《欢乐颂》的旁白运用。《欢乐颂》的主创真的该看看吴天明是如何处理旁白的。首先,主角说旁白,即第一人称(因为小说就是第一人称叙事),而非第三视角的叙事者;其次,以叙事为主,三言两语简述故事背景或两个场景之间的联系;再次,尽量用镜头表现心理活动,当镜头无法完成任务时,添加心理活动的旁白,但点到为止,绝不大段出现。

02.jpg

尽管故事平淡,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百鸟朝凤》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华语电影,展现了出色的拍片技能。当我们看到影片结尾那位靠吹唢呐卖艺的街头老人时,当我们看到焦三爷孤寂的背影远去时,我们知道,属于传统艺术的时代已经远去,唢呐或许再也不会回到它之前享有的那个地位了。或许主创人员抱有对“保护传统文化”的呼吁和呐喊,但这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时代,艺术的精华一定会流传下去。


鸟哥说 Cage Presents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百鸟朝凤
猫眼评分
9.1
类型:剧情
主演:陶泽如,李岷城,郑伟
2016-05-06中国大陆上映
想看
评论(33)
    avatar
    小米啊米啊level-icon
    2thumb-up
    虽然电影里有反派会产生戏剧冲突,强化故事!可片中讲述的就是真实的生活,生活中也不会有那么大恶的人!各位主演的表演都让人记忆深刻,焦三爷自不必说,小天明、小蓝玉的表演也非常出彩,虽然故事画面、情节都很有80年代电影的感觉,但确实是国产片中为数不多的良心之作。
    西安
    回复
    avatar
    蓝蓝蓝诺level-icon
    1thumb-up
    写的很好,全面分析了。看完之后有几点跟楼主想法一致,会以为蓝玉长大后会报复
    杭州
    回复
    avatar
    _qqftz1367065878
    thumb-up
    .gg
    回复 叶雨小舌
    教科书式的拍电影赞同 没有大反派而使电影平淡不赞同 电影也是想演的真实现实些
    咸阳
    回复
    avatar
    周辉大神
    14thumb-up
    在这个大片横行商业文化充斥四维的时代,总有些人保持着某些传承,久而久之便成了中国的文化,那是融入骨子里的东西。时代需要弄潮儿,更需要能坚守传统文化的人儿-观百鸟朝凤有感。
    扬州
    回复
    avatar
    只在影院看电影level-icon
    2thumb-up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反派就是这个变革的时代
    陇南
    回复
点击展开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