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索·普列多斯
巴索·普列多斯演员 | 导演
Basil Poledouris
狮子座
1945年8月21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巴索·普列多斯,巴索.普列多斯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在堪萨斯市出生,他是好莱坞的电影作曲家们少数,曾经接受全方位的电影教育的专业人才;他在南加大的电影系里接受过导演、摄影、剪接和音响等专业训练,而且一路读到了硕士学位,他的同学们后来不是做导演,就是做摄影师和剪接师,只有他在音乐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天地;他从小就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父亲是小提琴家,母亲也是名气相当的钢琴家,他七岁开始学琴的时候就立志想当钢琴师,十二岁时颇有天份的他参加了爵士乐团吹萨克斯风赚生活费,那时候,好好做一位古典音乐乐师是他的人生最高理想,所以他选择到南加大的音乐学院就读,可是当时的音乐教育强调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强调理论课程,很快就让他觉得索然乏味,他读大学的年代正是知识青年反越战,反传统的激烈年代,他和年轻人同样爱上了披头四合唱团;于是他很快就转系,改读南加大电影系,他转系的三个动机是:1好莱坞的知名作曲家米克劳斯.罗萨(MiklosRosza)当时正在南加大教电影音乐,他正巧就是罗萨迷;2钢琴系的系主任是知名的约翰.克朗,3他的女朋友也在南加大念书;可是他才进去念,罗萨就退休了,接任的电影作曲老师戴维很清楚地告诉他:「在写下电影音乐之前,一定要有感性和知性的基础。」意思就是说在创作音乐之前,一定要先彻底明白剧情重点,巴索一生都信奉这个理念;每位作曲家的发迹难免都有些传奇故事,巴索因为读了南加大电影系才认识了在那里任教的导演约翰.米辽士(JohnMilius),在他的赏识下才得以进军影坛;认识了保罗.范赫文(PaulVerhoeven)更确定了他的配乐王国;在约翰.米辽士的鼓励和怂恿下,巴索先是替《伟大的星期三(BigWednesday)》写剧本,后来才又负责电影音乐工作,这部电影描写的夏威夷冲浪好手的故事,巴索采用了大型的管弦音乐来表现冲浪高手的浪漫豪情,也要带出美国势力入侵夏威夷的文化碰撞影响,一鸣惊人,奠定了他在作曲界发展的基础;接下来,约翰.米辽士又请巴索替《王者之剑(ConantheBarbarian)》作曲,《王者之剑》是阿诺从欧洲进军好莱坞的关键作品,那时候的阿诺空有一身肌肉,表演没有深度也没有趣味,电影也只能从古典传奇上去着力,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描写地球洪荒的人类蛮性,角色之间基本用不到对白,米辽士当时要求的就是虽然是个虚构的神话故事,但是要有历史的质感,既然没有对话,就要让观众听见音乐,就知道角色心情和遭遇情境,电影开场前三十分钟的画面只有三分钟有旁白,其它的二十七分钟全要靠音乐来强化画面的剧情张力,他因此戏称自己简直就是替一部默片在做配乐了;电影中虽然很少对话,但是电影音乐可以用人声合唱来突显戏剧感情,巴索把整个音乐的构想整整放在心里营酿了快一年,电影拍摄的时候,他还跟着外景队到西班牙外景地实地感受导演的美术戏剧质感,灵感和创意就这样潜进了他的心灵意识之中,到了最后三个月才开始工作,从乐谱到乐团,从音乐到画面,用法国号吹奏出的「AnvilofCrom」,果然气势磅礡,合唱的力量更让人感觉到茹毛饮血的原始暴力,整体效果非常杰出,获得乐评人和影评人的极高赞美;巴索的另一部代表性作品是《机器战警(Robocop)》,这是荷兰暴力导演保罗.范赫文(PaulVerhoeven)的代表性电影,已经濒临死亡的警察,最后只剩一颗脑袋,肉身全成了机器,继续来执法,绝对暴力,绝对残忍,游走于半人半机器的扭曲人生,面对这样一个科幻又挑战人性题材,如何找到最适合的音乐调性就充满了挑战性;电影公司站在营销的立场上,认为年轻一代的观众才会喜欢这部电影的暴力美学和科学奇想,因此,音乐的表现上就应该多用年轻人听得进去,也容易听得有感觉的庞克摇滚音乐;可是,巴索不同意,他认为半人半机器的《机器战警》在安良除暴时,应该有大快人心的战争效果,电源被切掉,生物记忆和计算机记忆天人交战的时刻,更应该有深入人心黑暗世界的音乐描写,这些都是交响乐才能掌握表现的情感;在现代和古典的拉锯战之后,出现妥协性的结果:就是除了管弦乐之外,也同样夹混了电子合成器来表现摇滚庞克音乐。在著名的「艾比之路」录音间录音的时候,巴索还特别拿了录音室里的灭火器来敲大锣,营造出机器战警带着铁身去办案的震撼效果;1997年,他和保罗.范赫文在相交十二年之后,再次合作了《星舰战将(StarshipTroopers)》;《星舰战将》描写二十三世纪,人类和外层空间的虫族争夺宇宙生机,互相发动致命毁灭性攻击的故事。

他的作品(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