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苏凤
姚苏凤编剧 | 导演
Sufeng Yao
出生于中国,江苏,苏州

姚苏凤,,苏凤是笔名,后来成为正名。1905年11月生于苏州,1974年8月病逝于上海,年69岁。1926年毕业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早年是苏州文学社团星社创始社员之一,在苏沪报刊发表文章。1928年进入上海新闻界,先后任《民国日报》,《民报》副刊编辑。兼任市教育局视察员(自然科学教育)。1929—1934年,先后在“天一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任编剧等职。期间及其后,曾编过《歌场春色》,《妇道》,《残春》,《夜会》,《路柳墙花》,《盐潮》等十多个电影剧本,还编导过《青春线》及《女儿经》的一部分,1932--—1935年任上海《晨报》副刊『每日电影』主编,与左翼及其他进步文化人紧密合作,发表大量进步影评,及左翼电影运动中一些最重要的具有纲领意义的文章。该刊由于作者阵容坚强,内容精辟丰富,在电影界具有权威性,在读者和电影观众中影响甚大。1934—1935年,先后任《小晨报》副总编辑及》《辛报》总编辑。致力于创办新型的小型报,其特点是内容丰富多彩,风格清新高雅,。所开创的有特色的版面设计,雅致美观,被誉为“姚式编排”。抗日战争开始后,《辛报》附属画刊独家首先刊出八路军诸将领的像片及八录军开赴抗日前线的照片,曾产生较大政治影响。上海沦陷后,经香港赴武汉,原拟办报计划未能实现,返港,自1939—1941年,任《星报》总编辑。这一类似沪式新型小型报的晚纸在知识分子中较受欢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陷敌,即撤至西南后方,1942年任《广西日报》总编辑。不久,转赴重庆,自1943—1945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曾主编该报副刊西方夜谈』,『万方』,『戏剧与电影』等。并编著话剧《之子于归》,《火中莲》.抗战胜利后,返上海,创办《世界晨报》,任总编辑。这一倾向进步的报纸停刊后,任《东南日报》主笔,主编副刊。期间,曾出版小说《铸梦传奇》,也是最早译介英国著名推理小说家阿茄莎·克丽丝蒂的作品到中国的译者之一上海解放后,1949—1950年,曾任《剧影日报》副总编辑。曾为上海第一次文代会代表。1950年秋,重返《新民晚报》,直至1973年退休,曾主编多个副刊,写作专栏,文章,编写弹词《琵琶记》,《搜书院》等。1973年,文革尚未结束时退休,次年8月,病逝于沪。

  • 他的作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