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钟声》:看似家长里短实则波澜壮阔
“老虎灶要拆了!这块地要给国家做建设,以后你们想喝水自己烧喽。”老虎灶爷爷挨家挨户地告诉每一个生活在梧桐里的人们,这些都是同吃大锅饭,同喝老虎灶爷爷烧水长大的老邻居。老虎灶已然成为上海的印记,它见证了改革开放时期上海的巨变。随着改革春风刮进梧桐里,靓丽时髦的服饰、大波浪卷、形式多样的交际舞遍布街头,梧桐里男女老少的脸上正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外滩一角。
描绘上海改革变迁的《外滩钟声》即将迎来收官,在播出期间该剧收视稳居排行榜前列,获得观众、党媒、专家等行业内外人士好评不断,被赞为:“从平淡中看出人物内心的波澜。”
这部看似“家长里短”的电视剧,凭什么赢得全国观众缘?《外滩钟声》以改革开放为背景,讲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上海弄堂梧桐里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创业奋斗的故事。这部剧以杜家儿女的家庭生活和职场生活入手,点滴小事触动观众的心。情感,往往是影视剧中最易触动人心的点,《外滩钟声》以改革浪潮中最“接地气”的亲情和爱情直戳观众的心。
《外滩钟声》横跨三十年,时代在变,最纯碎的亲情和爱情却没有随之改变。杜妈妈在经历丧夫之痛后重新振作,独自一人撑起整个杜家,在时代巨变中,她成了儿女的坚强后盾。杜妈妈感动了荧屏前看剧的观众,被赞“中国好妈妈”。为了与母亲共同守住杜家,大儿子杜心生没有受“创业潮”的影响,而是主动承担起抚养教育二妹女儿的责任,成了未婚“爹”。杜家小女儿杜心美职场遭遇困境,小弟杜心根动员梧桐里的邻居纷纷穿上心美设计的衣服走T台,让心美信心倍增。这些平凡的小事总能触及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杜家两兄弟的戏没有“兄弟反目”的“老梗”,却总能于无声处见真情,观众直呼“想起了自己的兄弟”。杜心生既当大哥又当爹,对倒卖家电一心挣大钱的杜心根棍棒教育,但亲兄弟没有隔夜仇,一顿饭、一杯茶,两兄弟便重归于好。心生招娣大婚,心根从深圳赶来,将牙缝里挤出的“大红包”递给大哥,看着心根大醉的模样,心生了然心根的艰难处境,又将“大红包”塞给心根。亲兄弟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什么都懂了,这大概就是亲情的力量。
除了亲情,爱情元素在这部剧中也有所体现,那些平淡偶尔有些小插曲的平凡爱情更触动人心。就像心生和招娣的爱情,两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结婚当天,“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通通到位,正装加身的心生骑着二八自行车将一身红装的招娣迎娶回家。这一幕让观众想起了父母年代的爱情,不需要豪车房产作陪衬,一个只够两人生活的小阁楼便是爱的全部。而夫妻生活中因单位分房、“女儿”安安的教育、丈夫青梅竹马的到来等现实问题吵吵闹闹,更让这部剧有了浓厚的烟火味。观众在《外滩钟声》里看到了家庭生活本来的面貌,看杜家故事,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
感情中的“接地气”让观众潸然泪下,而职场中的艰难打拼,想必让更多创业者感同身受。《外滩钟声》没有底层小人物开挂当老板、创业一夜暴富的情节,有的只是普通人少不了的勤奋和努力。“守”和“闯”是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年轻人最先考虑的问题,有人趁着改革契机走出家乡闯出一片天,有人选择坚守岗位,做最平凡的“螺丝钉”。
杜心生就是“守钟人”里最平凡的一员。改革开放给了人们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作为杜家大哥,杜心生选择子承父业,帮助父亲守住外滩大钟,守着家人。在那个年代,能够坚守本心便是不平凡的英雄。
与杜心生的价值观不同,杜心根便是“闯”的代表。不甘平凡的心根选择独自前往造梦城市——深圳打拼,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在创业初期屡屡受挫,好不容易凭借智慧和努力创立了自己的小公司,但他能否坚持住自己的初心还未可知,毕竟潮起潮落才是人生。
杜心美选择借改革春风将“美芳”品牌推广出去。期间,观众看到的都是她日夜设计衣服款式、争取自身利益、准备设计大赛过程中的拼搏模样,甚至为了做好一件衣服,她的手上被扎了无数个针眼。感情上,面对高富帅老板白先国,守候自己一生且价值观相同的郭阿昌,她又将如何抉择?
《外滩钟声》里没有依靠外力走上人生巅峰的情节,主角没有光环,都是现实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你我他。在改革浪潮来临时,人们也会因选择不同而错失良机或不负此生,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失败的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观众记忆最深的便是新时代新气象,以及创业中的拼搏精神。
相关影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