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女性的三十而立,你想立往哪个方向?
一个已获成功的舞台剧改编成电影,除了戏剧化,还要生活化,在这一点上,《29+1》无疑比驴得水的改编要更成功。除了因继承舞台剧原名的原因,导致片名不响亮不吸引的缺点以外,《29+1》的电影改变了舞台剧原有的场景化、单一化,把女性在三十岁这个年龄的感受融进了可信的生活当中。 以下含剧透,且有影片隐喻的推测,请慎点。 影片中先后出现了两位三十岁的女性角色,林若君和黄天乐,面临三十岁即将到来的这一个月,她们通过一个房子、一本日记本,奇妙地相遇了。影片对于林若君的刻画,是发生在现实里的:一个事业上升期的女强人,成熟而理性,每天过着规律而刻板的三点一线生活,感情生活却平淡成两条平行线,与仍健全的双亲关系也若即若离。而黄天乐则是活在日记本里的一个开心果,幼稚而感性,事业与生活都一样的随意与自由,父母双亡却仍然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年近三十,这个快乐的单身狗却在濒临绝症的时刻获取了看上去也许高攀的爱情。林黄二人,看上去是对方的对立面,却都不是完美的三十岁,分别遇到了家庭、爱情或是工作、健康甚至生命的问题。 影片后段的交代中,看上去林若君也许是受到了黄天乐的乐观感染,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感情缝隙,而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了暂停、由零再出发的步伐。但影片最妙的一个场景也在最后出现了,电影院的银幕也似乎转变为大舞台,镜头聚焦于房间里那一堵巴黎铁塔的照片墙,视角从正面转为侧面,化成了一块布景板,林若君推开之后,赫然发现自己身处巴黎铁塔下,而不远处黄天乐也真的和她“相遇”了,融合了。 至此,笔者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其实林若君与黄天乐其实是同一人,黄天乐可能是林若君在冷漠生活里对自己的另一种想象,面临三十而立,梦也许该醒了,从心开始,也从新认识自己。推开想象的屏障,发现真实的自己与理想的差距,从零开始,塑造更完整的自己。 如果脑洞再大一点,结合同期《吃吃的爱》最后的反转再来思考,理解成主角是黄天乐,林若君为想象,这也是另一番不一样的感受。 29+1或+n的你,遇见另一个自己了吗?谁在谁的想象里吗?你完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