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再见!
看《再见时光》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熟悉的校园、熟悉的校服和熟悉的南方口音,仿佛就在身边,就在昨天,而且感觉每天都还会见到似的。然而,一部电影当然不应该是某个学校的故事,观众如果把影片的故事套用在一个具体的地点,就会变成考据癖,下意识地去对号入座,把它当成纪录片,而不能放松地享受观影的快乐。《再见时光》更应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个时代的青春里的种种现实,其实比影片有着更为热烈和暗黑的色调,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经历过,就以为没有,更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有出导演版,我们会看到其实电影的张力要比这个版本大得多。诚如薛贤坚导演所说:“中国的电影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一部作品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因为客观因素而被曲解,甚至略显唐突,就这一点,我们不可苛求导演太多。所以,我不想谈技术层面的问题,只想谈情怀。 虽然《再见时光》在影片宣传上有一些夺人眼球的字眼,如“四角恋”什么的,但是其实影片对青春的朦胧和懵懂的爱恋拿捏得很到位,没有夸张到脱离现实,有一定分寸感,和我们所见到的若隐若现的校园爱情模式相差不大。但是导演比较犀利地从一个我们料想不到的角度切入,演绎了我们心照不宣的情感,让这个故事的荷尔蒙气息飘散着一丝独特的味道。开了国产校园青春片的先河。 志强和晓军,王佳和志强,晓军和王佳,悲催地没有触碰出一点火花,有一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和悲伤。青春的失落和遗憾贯穿了整个故事,没有happy ending,除了陈曦和胖子。看来“终成眷属”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还是不能偏离主流的观念。影片中有两个“拥抱”值得玩味。一个是志强因为吃醋晓军和王佳的“爱情”而和晓军在雨中的“拥抱”打斗。我不知道晓军是不是内心还有些期盼这场冲突。在大雨中,他们翻滚着,志强的愤怒和晓军的绝望交织在一起,但是,志强口中的咆哮和晓军内心的呐喊都被大雨淹没了。他们流下的泪水,不会汇合在一起,各自流走,在岁月的长河里此起彼伏,相望中看到的,永远不会是彼此的内心。三年的时光,睡在上铺的兄弟可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除了这个“拥抱”,还有一个“拥抱”就是在影片最后,王佳和晓军赴完志强的婚宴走上街头,在临上出租车时,王佳问晓军能否抱抱她,那也是一场绝望的拥抱,没有荷尔蒙的反应燃烧,没有异性之间的眼红耳热和缠绵悱恻,晓军的手臂甚至是颇为被动地抱住王佳。而王佳对晓军说的那句“你是我最好的男性朋友”俨然是一个告别宣言。当被爱情绷紧在自己心中的那根弦最后断裂的时候,阴差阳错的青春,在王佳的泪眼中就渐行渐远了。而晓军在与王佳告别后回到酒店找到志强,问志强还记不记得当年他说“只要连续投中十个篮,王佳就会爱上他”的事,晓军说“后来我投中了十个”,意味深长,话里有话,说完后晓军就告别而去,留下志强一脸懵逼,似懂非懂地站着。这场青春戏就这样谢幕了,没有拥抱,不能拥抱,抱了白抱。 这是一部看了不会怀孕的电影。但确实是很多人的青春时光真实到近乎残忍的写照。这让我想起厦门大学芙蓉隧道墙上写的那句话“我爱你,再见”,也许,这五个字是青春时光最好的注解。 也许会有人不太习惯影片讲的故事,但是,青春本来就是多样性的表述,多维的生命没有对错,但有明暗。在阳光的阴影中,有伤痛也只能无声地呐喊,而不能放在阳光下愈合。电影让观众看到了青春的背面,把对于这个世界和生命的想象变得丰满起来,让观众知道:青春不是童话,而是生活。有许多我们未曾听闻的青春的歌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欢唱。 青春的时光,不是一张泛黄的毕业照,而是校园里的一片森林,在心里生长着,树枝和根须穿过时光,直到当下,直到未来。再见时,还如初见,爱和痛依然鲜明,只是可以释然和面对。正如片尾曲《青春大概》所唱的那样: 在遗忘中不舍 醉醒交错 青春大概如你所说 在花落时结果 期望很多 青春大概都这样过 也许还有遗憾 甚至很多 但我相信共你 没有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