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旅社》迟到的万圣节
《精灵旅社》2013年11月1日中国上映,比美国晚了一年多。很多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最大的疑问——也是对于很多电影无法与宇宙同步,纷纷晚于其他国家的老疑问——早干啥来着?为什么我们像世界三等公民一样(虽然这是事实),总是比别人慢三怕。对电影略有了解的人都晓得,在国内影院,一年能看到的进口片有4*部,其中有20部进口分账大片、20部进口买断片(又名批片、买断片)和*部3D影片。我们看到的晚于其他国家上映的电影多为批片。 批片的“官方”优点是,花费低,风险低,可以小博大。典型范例《敢死队》被当做批片进入内地市场,当时只花了300多万人民币,却赚下2亿票房。缺点是,晚于北美上映超过半年,质量参差不齐,买进成本和宣发成本也越来越高。失败的范例是在全球票房过2亿美元《艺术家》,被内地几家公司争抢,最终370多万买进,但内地票房还不到400万。 不过抛开电影从业者的角度,批片的大量引进绝对是电影爱好者的好福利。观众拥有观影的自主选择权,可选择的空间自然越大越好。(说什么对国产片的社会责任,那是从业人员而非普通观众应该考虑的事情。)虽然依旧有着不能同步的小遗憾,但能够通过批片接触到“多国别、多体裁、多样式的进口影片”,特别是选片人员偶尔失误,选中卖好不卖座的佳片……对于资深影迷来讲更是值得撒花庆祝的一件事,譬如《一次别离》。 进口片的大量引入势必会对中国电影票房造成影响,但个人认为,引进片对中国电影票房的冲击会越来越小。大量良莠不齐的进口片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能够推送中国电影的自立自强,一方面观众也渐渐意识到好莱坞也有很多烂片,国产片偶尔也有精华(虽然目前比重很小)。随着观众观影品味的提升,对电影市场发展来说是好事。 说回主题,进口片的引入对观众更直接的一个好处是,让你不会错过很多好片。虽然很多人已经在网络上观看过《精灵旅社》,但更多的中国观众并不清楚有这样一部优秀搞笑的动画电影。内地的上映正巧戳中这批喜欢欧美喜剧动画电影观众的萌点,吸血鬼公爵、科学怪人、木乃伊、狼人、隐形人等一票知名怪物狂欢,一定要去看;看过的人说很不错,一定要去看。另一方面,主打3D效果的动画电影,在电脑上看总归差点儿意思,既然那么好玩不如再去大屏幕看一遍。也有个人观众因为一年前已经看过,很了解这部电影的质量,而特意带朋友约会重温。 总归整体素质不错的商业电影上映,观众很容易想出无数的观影理由。《精灵旅社》恰是这样一部集天时——剧情最合时宜的万圣节、地利——容易知足的中国、人和——拥有不低比重的欧美喜剧动画电影粉于一身,未必会成为票房黑马,却绝对是观影后令人感慨不虚此行的一篇漂亮生活小品文。 文|苏筱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