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仙3》:专注惊悚整十年
如果从2004年*月14日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一鸣惊人算起,韩国导演安兵基执导的惊悚片《笔仙》至今已有十年历史。2012年,安兵基带着“笔仙”来到中国,经本土化打磨加工处理后,内地版《笔仙》于同年暑期档热映,并一举收割6100万票房,制造了国产惊悚片的小小神话。次年暑期档,《笔仙2》汹汹来袭,攫取超*000万的不俗战绩,虽然非常遗憾地与亿元大关擦肩而过,但“笔仙”系列片持续发烧、凶猛,依旧在业界引起不小震动。2014年7月4日,《笔仙3》不惧超级巨片《变形金刚》,如火而至,上映三天就收缴近3000万票房,过亿也仅仅是时间问题。而且,与前两部相比,《笔仙3》剧情更烧脑、惊悚、可怖,交口也与日迅增,与《变四》《分手》成暑期档“三足鼎立”之势。 《笔仙3》在剧情上走的是“先立后破”的路子。影片开篇就告诉观众江一燕饰演的妈妈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至于其为什么成为精神病,背后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怨咒,则是通过层层剥茧抽丝,屡屡意外反转,频频惊悚摄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的,这与大多数国产惊悚片“先破后立”的路子完全相反。而且,“先立后破”的模式非常匹配、吻合故事情节的拓延脉向。 江一燕饰演的徐丽娜有着不堪的童年,她纤弱、柔嫩,面若游丝的脸庞总是带着几分怨气(这一点像极了《小岛惊魂》中的妮可基德曼)。尤其是从精神病院逃脱后,其身上的诡谲味道更加迷离。当她带着养女踏入古宅力图寻找曾经失去的过去时,一幕幕离奇、惊悚的怪事纷至沓来,被裹挟着的恐怖真相也一点点揭开...从精神病患者到为什么成为精神病患者,《笔仙3》在精进了视听上的惊悚氛围营造的同时,更因剧情的跌宕波折,让观众在心理上也时时刻刻被可怖气氛所缠绕,从而实现了视听、心理的双重惊悚。而当徐丽娜母性爆发,母爱爆棚时,观众的情感共鸣也油然而生,因其凄惨遭遇而生发出的悲悯、怜爱也跃然心中。一边因视听、心理上的双份可怖而惊悚不息,一边又因女主角的不幸、困顿、纠结、温善、母性而频生顾怜,可以说,《笔仙3》用其堪称极致的逼格,让观众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导演、编剧设计好的无形大网中,吓得扎实,看得过瘾,哭得舒爽,也自在情理中。 《笔仙3》故事生发地多处于幽冥之所——古宅。密闭的空间,凝固的空气,凌迅的节奏,烧脑的架构,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经典恐怖电影《闪灵》。而母女同处古宅,共历惊悚,又大有致敬《小岛惊魂》的味道。典型的亚洲式灵异故事,经典的好莱坞可怖格局,《笔仙》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复刻,到融汇东西惊悚电影精粹且自成体系与风格,仅仅用了10年时间。我想,这与安兵基导演、《笔仙》系列专注执着惊悚整十年是密不可分的。 10年时间,确切地说仅仅是3年时间,《笔仙》三部曲就实现了从替国产惊悚片代罪代过到为本土同类型电影树立典范的逆袭。精品化路线,品牌化运作,《笔仙》系列大获成功,使其俨然成为一种现象级电影。暑期档必须看《笔仙》,就如同饿了要吃麦当劳渴了要喝可口可乐一样,正成为观影主力军青年观众的不二选择。 诚然,《笔仙3》还未达尽善尽美。尽管与前两部相比,本片已经非常有“良心”地融入了“笔仙”这个关键角色,但相比片名而言,蜻蜓点水式的让“笔仙”昙花一下,显然不够。眼下,惊悚片已成为内地影市最成熟的类型片之一,且市场体量大得惊人。惊悚片还培育了大批比较固定的观众群。尽管严苛的审查制度依旧不允许“鬼片”有“鬼”,但不得不说,相比早前,如今的审核尺度已宽松很多。在如此有利的硬件条件下,《笔仙》系列如何引领国产惊悚片再攀高峰,突破性再造“此处无鬼胜有鬼”的巅峰,惊悚片爱好者正拭目以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