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的孤独
在太空,没人听见你的呼喊。《地心引力》制造了影史最壮观的孤独场景,导演阿方索·卡隆的心够狠,对桑德拉·布洛克一个人在太空中的呼吸、心跳、恐惧、绝望,坚决不打半点折扣,百分百地通过银幕传递到观众的感官。她只能一人消化她的绝望,观众像窃贼一般分享了她的绝望,这是电影伟大的地方,让虚构与现实这对陈旧的关系,再次恍若新生,而非习惯性麻木于科幻电影的虚假世界。如果你有条件,一人在影院的黑暗中观看,一定会有更深切的体验;数十人、数百人的共同观影,会消解你的孤独感,你不是一个人在观看,你的孤独不是一个人的。有点遗憾的是,除非是在小城镇,选的还是早场,这个假设恐怕很难实现,该片明显不是无人问津的“包场型”电影。 几近完美的感受同传,拜赐于3D技术的完美运用。太空行走、失重感觉、物体撞击、比例变化,电影的视效无可指摘,以舒缓长镜将观众拖入立体太空,之后没有出现一点瑕疵,来破坏它的置入感。炫技式的长镜头,铺撒了些美式话痨与幽默,并不觉得冗长和刻意;恰当的视角转换,让观众从多维度进入,以切身体会角色的感受。 令人窒息的,不只是孤独与绝望,还有浩瀚的美,不同的是,这是愉悦的窒息。乔治·克鲁尼的乐观和幽默,稀释了一点绝望,他在太空漂流的间隙,不忘发出对美的赞叹。观众有更充裕的时间和视野,领略更多的美,相比生之欲,壮阔的美才是这场孤独历险的最亮底色。对人类在太空中渺小与孤独感的刻画,没让太空和地球的美,沦为空洞与苍白的风景明信片。尽管在纯粹视觉上的美,就让那些镜头与画面,有足够的存在理由。 好莱坞经典叙事力求无缝衔接每个情节点,这部电影的视效与镜头,正如那些经典叙事样本一样,让人几乎察觉不到镜头的剪切点,夸张点说,就像在一个一气呵成的90分钟镜头里,经历了主人公的历险故事。导演卡隆接受访谈时,说过去几年真正的3D电影只有五部,《阿凡达》、《雨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雨果》、《哈勃望远镜》和《皮娜》,詹姆斯丶卡梅隆“史上最强太空科幻电影”的夸赞或许有点过火,但电影加入前面几部组成的行列,没什么商榷的必要。 一起事故、两个演员、几个空间站,从元素来看,电影有点反好莱坞,尤其反现在的科幻电影。当下的科幻电影,几乎全在疯狂追逐剧烈冲突和复杂场面,该片反其道而行之,奉行极简主义,将元素减到最少。事实上,电影的核心情节,仍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主旋律故事。克鲁尼无疑代表了美国式的乐观;和布洛克告别的场面,如《泰坦尼克号》附体;最后一个镜头,仰拍脱险的布洛克,她像极了刚拯救完地球的英雄,这个镜头和《僵尸世界大战》中布拉德丶皮特的低角度仰拍,可称好莱坞年度两大英雄镜头。 有意思的是,卡隆以极简方式处理好莱坞式主旋律,却取得了好莱坞主旋律想要可不得的效果,而且看上去不那么好莱坞。如果故事复杂一些,浩瀚太空成为故事背景板,电影被娱乐填充,意蕴也许会削弱很多甚至为零;极简叙事,使浩瀚的美与壮观的孤独成为主体,电影因此生出无比丰富的意义。面对银幕,观众体验的疆域有多广,电影的意义就有多广,至于主旋律故事,只是一个必要的包装。【搜狐娱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