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难题”重现,且看“营救之王”如何劫后余生
作为伦理学领域的一个著名思想实验,“电车难题”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耳熟能详,并且常谈常新的话题:若是拥有了俯瞰众生的上帝视角和任意操控生死的能力,究竟应该如何把握手中这一杆维护公平与正义之秤?维护世间正义说起来容易,其实真正实践起来,才惊觉孰是孰非从来就难以得出个黑白分明的结论。黑与白之间的大块灰色地带,留给芸芸众生无穷尽的道德难题。 3月30日上映的电影《通勤营救》,光是听名字大概会误以为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动作悬疑片,但实际上这部片子所要阐述的远远比这一表象更广更深,不但有令人猝不及防的剧情进展、惊险刺激的贴身肉搏与极度烧脑的悬疑推理,甚至还涉及到了始终热度不减的中年危机话题。不过在看过整部电影以后,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这个既是故事缘起,又贯穿影片始终的“通勤列车难题”: “如果要你做一件很小的事,你事先并不会知道这件事是什么,不过它会对列车上的每一个乘客都造成影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报酬:十万美金。此时你只能作出一个选择:做,还是不做?”一个神秘女子从天而降,在从容自若地说完上面一段话之后,从列车停靠的下一站迅速离开,只留下迈克尔·麦考利——《通勤营救》的男主角,独自在下班晚高峰的通勤列车车厢里茫然无措。这恍如梦境一般的开场让观众来不及去细细思索,就和连姆·尼森一起匆匆走入一团未知迷雾之中。 连姆·尼森饰演的男主角麦考利是个典型的保险销售员,同时也是家人的好丈夫、好父亲,每天在多重身份中来回切换已经成为了条件反射般的习惯。尽管工作压力丝毫不减,麦考利的生活作息大概仍然要比不少老年人更加规律:日复一日的日常饮食,工作,当然还有十年如一日乘坐的通勤列车,构成了他生命中简单而充实的两点一线,直到今天这样平静的生活被轰然打破——兢兢业业的迈克尔·麦考利竟然被解雇了。 而沉浸在失落中的他尚未意识到,在这列人来人往的通勤列车上即将发生的一切,将成为他平淡人生里最光怪陆离的一场幻梦:巨额钞票、生死、抉择、高尚……这些平常词汇将在电影《通勤营救》所塑造的有限空间里衍生出前所未有的全新涵义。 可以说,《通勤营救》将原本难以抉择的电车难题提升到了另一重高度:众口相传的高尚是否真的存在,人性究竟能不能只用善与恶作为唯一的划分依据,男主角所作出的一系列正义之举,是为了维护高尚、偿清愧疚,抑或只是一种动物本能?这些疑问或许都值得细细商榷,相信观众也可以在电影《通勤营救》中尝试破解这一列车难题,在权衡与思量过后做出最后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