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角WALL-E的名字其实是首字母的缩写,即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 -- Earth-Class(地球废品分装员)。EVE则是Extra-terrestrial Vegetation Evaluator的缩写,意为“新型异星植物探测机器人”。
  • 为纪念20年代制作人哈尔·罗奇(Hal Roach)和《2001太空漫游》(1968)中的电脑HAL,片中WALL-E的宠物蟑螂被命名为哈尔。
  • WALL-E离开大气层时收集的最后一块碎片是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的人造卫星Sputnik I,它是第一颗被置于环地轨道的人造卫星。
  • 当WALL-E漫步在外太空时,画面背景中的星星闪闪发光,这就和我们人类在繁星之夜看到的情景一样。这是由于大气层存在于观测者和星体之间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外太空这种现象是不会出现的。
  • 影片中出现了1969年的歌舞影片《我爱红娘》,这是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 影片中几乎没有使用任何人类的语言,而大部分机器人角色都是由本·贝尔特用自己发明的机械声响配的音。
  • 影片与苹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WALL-E充电完成时,会发出苹果Macintosh电脑的启动声音;WALL-E每晚都会用iPod观看电影;AUTO的声音出自苹果文本语音转换系统MacinTalk;EVE的外形设计灵感源于苹果iMac;苹果电脑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在2005年迪士尼收购皮克斯前一直是皮克斯的首席执行官,而且作为一名股东和迪士尼董事会的成员,一直到2011年去世,他仍然积极参与了公司各项事务。
  • 本片被献给皮克斯的动画技师贾斯汀·莱特(Justin Wright),27岁的他因心脏病突发而英年早逝。
  • 《玩具总动员》(1995)里的小猪哈姆影片中露了一面,出现在那个堆满了Wall-E淘来的宝贝的架子上。
  • WALL·E与“星球大战”系列中的机器人R2-D2有很多类似之处,而巧的是给WALL-E配音的本·贝尔特也曾给R2-D2配音。
  • 安德鲁·斯坦顿和他的皮克斯团队在一年半时间内利用午餐时间观看了查理·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的每一部电影(包括短片和剧情长片),这是为了激发他们纯粹利用画面讲故事的灵感。
  • 电影中人类居住的飞船叫做“公理号”,在逻辑学和数学中,公理是不容置疑或理所当然的东西。
  • 这是皮克斯第一部提名6项奥斯卡奖的动画片,在提名上唯一能和它比肩的动画片只有《美女与野兽》(1991)。
  • 本片中所有的机器人都遵守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即: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一些坏机器人就没有严格遵守这几个定律。
  • 这是皮克斯第一部采用真人片段的动画长片。
  • 片中昆虫的喀哒声其实是用锁手铐的声音做的,蟑螂的叽喳声是把浣熊的声音加速后做成的,风的声音其实是包在地毯上拖动的声音,伊娃的激光爆炸声有一部分是用敲打螺旋弹簧的声音做成的。
  • 据安德鲁·斯坦顿的导演评论所说,“公理号”过去船长的名字和(漫画式)肖像都来源于皮克斯的创作团队。每个船长下面列出的年份是他们的任职时间而不是生卒日期,因为这些年份没有一个是重叠的。他们的平均任职期是135年,总共为666年。在这些肖像里,船长越新,AUTO越亮。船长的肥胖度也是以同样的速度增长的,呈现出依赖自动驾驶仪而非手动操作的关联性。
  • AUTO的秘密指令A113是动画界的一个内部梗。A113房间是加州艺术学院的一间教室,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很多动画师都是在这里学习他们的技艺的。A113这个数字在每一部皮克斯的动画片里都出现过。这是第一部A113参与到剧情中的皮克斯电影。
  • 在本片的预演部分和DVD的结尾部分,皮克斯的标志出现时,瓦力在修补跳跳灯里坏掉的灯泡,他换掉了老式的圆形白炽灯,安上了一个较新的节能型螺旋管荧光灯灯泡。
  • 安德鲁·斯坦顿称,影片的核心主题是非理性的爱可以战胜一切,包括程序。
  • 奶油蛋糕和蟑螂的存在是一个都市神话,即使世界毁灭了,它们也会永远存在下去。
  • 在一次采访中,导演安德鲁·斯坦顿解释了他为什么采用《我爱红娘》(1969)中的片段:“我拿到这部电影,放了《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这首歌,第一句歌词‘Out there……’一出就感觉太合拍了……我终于意识到,这是一首关于两个天真男孩的歌,他们从未离开过小镇,只想着去一个大城市呆一晚上然后亲吻一个女孩。这就是我的主角!”
  • 在影片前5分钟,只有一段从全息广告牌里传出的独白。瓦力和伊娃的第一次对话出现在影片的第22分钟。第一段人类之间的对话已经到了影片的39分钟。
  • 大多数机器人的声音都是本·贝尔特制造的机械声。他为本片录制了2500种不同的声音,是一部“星球大战”电影的两倍,同时也是他为一部片制作声音数量之最。他在这个项目中工作了两年。安德鲁·斯坦顿拉贝尔特参与到这部电影中的时候说,“我需要你担任这部片80%的演员!”
  • 给伊娃配音的艾丽莎·奈特不是一个演员,而是皮克斯的一个员工。
  • “瓦力(WALL-E)”这个名字是对华特·迪士尼(Walter Elias Disney)的致敬。
  • 概念艺术家为创作一个破败的世界,研究了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和保加利亚索非亚的图片。艺术总监安东尼·克里斯托夫本人就来自保加利亚,他非常清楚他们的首都在存放垃圾上问题有多严重。
  • 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官乔纳森·伊夫参与了伊娃的联合设计,他就是负责设计苹果设备的那个人。
  • 本·贝尔特刚刚完成《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2005)的声音制作,他告诉妻子自己再也不想做一部和机器人有关的电影了。但是皮克斯跟他谈这部电影的时候他改变了主意,因为他觉得这部片很新鲜和让人兴奋。
  • 瓦力收集了很多来自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东西,包括魔方和一台装有PONG的雅达利2600游戏机。尽管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这些东西诞生800多年后,它们依然处于工作状态。
  • 据本片DVD和蓝光碟的花絮所说,“公理号”的居民原本是一群被喜欢虐待机器人的王室所统治的外星人。安德鲁·斯坦顿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 “声音魔术师”本·贝尔特在一个垃圾场为本片录制了很多声音。
  • 电影中的垃圾场出现过的东西有:《红色的梦》(1987)中的小红车;一个“Leak Less”牌的瓶子,也就是《赛车总动员》(2006)中一辆赛车的赞助商;《美食总动员》(2007)中出现过的小摩托车。瓦力收集的小玩意儿有:《玩具总动员》(1995)中的雷克斯和小猪存钱罐;以《怪兽电力公司》(2001)中的大眼怪麦克为形象的娃娃。
  • 伊娃搜寻的卡车中有一辆是《玩具总动员》(1995)中的“披萨星球”送货车。这个公司在大多数皮克斯动画中都出现过。
  • 本片在美国上映6周就获得2亿美元的票房。
  • 平均一部皮克斯电影会用到75000个故事板,而本片用了125000个故事板。
  • “公理号”上的巨型废品分装员被命名为“WALL-A”,“A”指的就是“Axiom”(“公理号”)。
  • 瓦力玩板手球的时候,背景中可以看到一个米奇形状的图案。
  • 安德鲁·斯坦顿是彼得·盖布瑞尔的忠实粉丝,由于彼得非常喜欢皮克斯的《海底总动员》(2003),他十分热心地写了“Down to Earth”这首歌。
  • 为了营造电影画面,皮克斯的动画师带来一些老式的70年代宽银幕电影摄影机——和拍摄《星球大战》(1977)的摄影机类似——拍了一些形象,以知道它们看起来应该是怎样的。
  • 电影实际发生的年份在电影里并没有特别提及,但是在动画短片《电焊工波力》(2008)中提到电影发生在公元2805年。
  •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模拟不同焦距下的物体来创造它们被拍摄的样子。一个例子是,在超市那个场景中瓦力被购物车碾压的时候,画面有一个“拉焦”错误;因为镜头在对准墙上的瓦力,所以画面有一瞬间失焦。还有镜头眩光与前景和背景物体之间大量的焦点转移。
  • “公理号"的地面路径是用色彩编码的:淡蓝色是人类的,白色是机器工人的,红色是服务员的。
  • 巧合的是,作曲者托马斯·纽曼的叔叔莱昂内尔·纽曼曾为《我爱红娘》(1969)配乐。
  • 在《机器人总动员》这个项目工作两个月后,彼特·道格特决定专注于其他项目,也就是《怪兽电力公司》(2001)。
  • 制作人员不得不在《我爱红娘》(1969)中情侣牵手的镜头上动手脚。在这部1969年的电影中没有牵手的特写镜头,不过幸运的是,皮克斯获准拿到了原始的电影素材,他们做了技术上的改动。
  • 本片的制作者咨询了拍摄真人电影的摄影指导罗杰·迪金斯,想知道如果是一部真人电影迪金斯会怎样打光和拍摄。影片前半部分大气的、泛黄色调的画面很有迪金斯的摄影风格。
  • 伊娃获得植物后胸前出现的那个标志和2005年以前迪士尼未来世界的土地亭的标志是同一个。
  • 伊娃把瓦力送到去地球的救生舱时,她去的甲板是L912,也可以看作是l912或1912。1912年,英国白星邮轮公司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因为没有足够的救生艇,1500多名乘客在这次事故中丧生。
  • 这算是西格妮·韦弗第三次为飞船的电脑配音,第一次是在《惊爆银河系》(1999),她唯一的工作就是不断重复飞船电脑说的话;第二次是在科幻动画剧《飞出个未来》的“爱和火箭”那一集中。
  • 安德鲁·斯坦顿原本想在片头使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摇摆乐作为开场曲,但是他看完《疯狂约会美丽都》(2003)后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因为他觉得这样雷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