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Frisch, citoyen
暂无评分
纪录片
瑞士 / 94 分钟
2008-03-20瑞士上映

这是我记录的第0部影视作品

炫耀一下

影片是关于瑞士作家马克思·弗里施的传记片。   马克思·弗里施( Max Frisch)(1911—1991) 是在国际文坛上享有盛名的瑞士作家.1911年生于苏黎世一个建筑师家庭。人们通常将他和另一位瑞士作家弗里德里希· 迪伦马特并称为当代最重要的德语剧作家。1931年至1933年间,弗里施在苏黎世大学攻读日尔曼语言文学,后因父亲去世,家庭经济状况困难而中途辍学。弗里施曾为《苏黎世报》、《法兰克福日报》等媒体撰写通讯报道,开始记者生涯。1936年得到朋友的资助,进入苏黎世的瑞士联邦工学院学习建筑专业。二战期间,弗里施一度应征入伍,在边境当炮兵,历经坎坷。他把这段经历和思想记载下来,即为《从军散记》。1941年,弗里施从工学院毕业,在当建筑师的同时从事文学创作。战后,弗里施广泛游历欧洲、美洲、日本、阿拉伯各国,1955年,弗里施成为职业作家。1958年,弗里施获得毕西纳文学奖。1962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尔堡大学赠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75年,弗里施来华访问。1991年弗里施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弗里施一生著作丰富,主要以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他的长篇小说《施蒂勒》写人的身份辨认的问题,即一个人能否放弃原有的身份与经历变成另一个人,这也是他特别喜欢的题材。小说具有相当深刻的悲剧意义,一直被公认为是德语文坛的杰作。另一部长篇小说《我就用甘腾拜因这个名字吧》,主人公就像是换衣服似的换用姓名、身份、经历,来表达自身的感受。在弗里施的剧本《传记。一出戏》中,一个希望改变自己历史的人重温了过去的一段生活,他试着作出不同的反应,结果依然照旧。    马克思·弗里施的戏剧创作深受布莱希特的影响,采用陌生化效果,常揭示事物的另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出乎读者和观众的意料,引导人们进行思考。1945年创作的《他们又在唱了》,描写二十一个惨遭法西斯杀害的人质以及战争中的其他死难者、包括行刑的刽子手们,在阴间寻求共同的生活。人质们的歌声一再出现,警告后世不要再重蹈覆辙。剧本上演后获得很大的成功。但是使弗里施获得国际声誉的剧作是1961年的作品《安多拉》,剧本控诉了法西斯迫害犹太人,并提出在这类罪行中谁是帮凶的问题。    弗里施的作品,无论是剧作还是小说,都深刻的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作者曾说过:“恐惧,恐惧,到处是恐惧,”“我是出于恐惧而写”。而他的作品确实表现了失去信仰的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不安。弗里施很欣赏易卜生的名言:“我在这儿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事实上,这是他写作的因缘所在,也是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自我的最佳定位。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概括他的作品的特色。所以西方评论界认为他是一个诊断学家,而不是一个治疗学家。

全体演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