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凤凰桥
Out of Phoenix Bridge
8.1
纪录片
中国大陆 / 114 分钟
1998-04-11中国大陆上映

这是我记录的第0部影视作品

炫耀一下

霞子与母亲和继父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使她一次又一次的逃离凤凰桥来到北京。但霞子在北京生活得并不轻松,她不得不为了省钱而搬到更加逼仄的出租屋里。如果说,在凤凰桥的时候,霞子面对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困境,那么在北京,她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困境。霞子她以前特别爱笑,但结婚以后就变了。霞子即将接受家人的安排留在县上的工厂做女工的工作时,她默默垂泪,感觉失去了自己。因为她深知走出凤凰桥之前,她们是女儿,属于父母。将来回到凤凰桥,她们要成为妻子,属于丈夫。只有在北京,才能让她们的梦想寻找到一丝可能实现的土壤 。1994年到1997年的三年间,李红结识了四个来自安徽一个叫凤凰桥村地方的姑娘。她们有的在北京中产阶层家庭做保姆,也有在发廊打工的。这些城市边缘人的生活状况令李红产生了好奇。于是,她白天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到了晚上她便拿着自己的小型摄像机,住进她们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进行拍摄,便有了纪录片《回到凤凰桥》。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近距离的细节和生动的谈话都是李红和姑娘们同睡一床的时候,用小型摄像机搁在被窝垛上拍摄的 。纪录片《回到凤凰桥》在对细节的把握上可圈可点,该片中的镜头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从而塑造了影片真实性与艺术性并重的品格。相较于纪录片《远在北京的家》中编导的积极“参与” ,《回到凤凰桥》的编导李红则更倾向于“隐藏” 。该片没有一处记者出镜采访的镜头,编导自始至终只有声音入画,处于隐蔽的状态,不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人为的干预被摄对象的生活。这种“藏我” 意识不但没有使影片对人物生存状态的记录和心灵世界的揭示流于表面,反而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作用,由此呈现出一幕幕被摄对象在特定自然生活情境中而产生的富有戏剧性因素的纪实场面 。 (刘龙莉评)

全体演职人员